深入解读新一代全栈框架 Fresh
大家好,我是三元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框架 Fresh,由 Deno 作者出品,在最近发布了 1.0 的正式版本,宣布支持了生产环境,并且在 Github 上热度也比较高,现在是时候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个方案了。接下来会从框架定位、上手体验、优劣势评估和源码实现这几个方面来给大家深入解读 Fresh 框架。
框架定位
首先,从定位上来看,Fresh 属于 Web 全栈开发框架。是不是对于这个词非常眼熟呢?相信你已经想到了,像现在大名鼎鼎的 Next.js 以及新出的 Remix 都是走的这个路线。那么作为 Next.js 和 Remix 的竞品, Fresh 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亮点,或者说有哪些差异点呢?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:
首先,Fresh 基于 Deno 运行时,由 Deno 原班人马开发,享有 Deno 一系列工具链和生态的优势,比如内置的测试工具、支持 http import 等等。
其次是渲染性能方面,Fresh 整体采用 Islands SSR 架构(之前介绍的 Astro 也是类似),实现了客户端按需 Hydration,有一定的渲染性能优势。
当然,还有一个比较出色的点是构建层做到了 Bundle-less,即应用代码不需要打包即可直接部署上线,后文会介绍这部分的具体实现。
最后,不同于 Next.js 和 Remix,Fresh 的前端渲染层由 Preact 完成,包括 Islands 架构的实现也是基于 Preact,且不支持其它前端框架。
上手体验
在使用 Fresh 之前,需要在机器上先安装 Deno:
如何没有安装的话可以先去 Deno 官方安装一下: https://deno.land/。
接下来可以输入如下的命令初始化项目:
deno run -A -r https://fresh.deno.dev my-project
项目的工程化脚本在 deno.json
文件中:
{
"tasks": {
// -A 表示允许 Deno 读取环境变量
"start": "deno run -A --watch=static/,routes/ dev.ts"
},
"importMap": "./import_map.json"
}
接下来你可以执行deno task start
命令启动项目:
终端里面显示 Fresh 从文件目录中扫描出了 3 个路由和 1 个 island 组件,我们可以来观察一下项目的目录结构:
.
├── README.md
├── components
│ └── Button.tsx
├── deno.json
├── dev.ts
├── fresh.gen.ts
├── import_map.json
├── islands
│ └── Counter.tsx
├── main.ts
├── routes
│ ├── [name].tsx
│ ├── api
│ │ └── joke.ts
│ └── index.tsx
├── static
│ ├── favicon.ico
│ └── logo.svg
└── utils
└── twind.ts
你可以关注 routes
和 islands
两个目录,[name].tsx
、api/joke.ts
和 index.tsx
分别对应三个路由,而 islands 目录下的每个文件则对应一个 island 组件。
而开发者并不需要手写路由文件,Fresh 可以自动地生成服务端的路由到文件的映射关系。很明显 Fresh 实现了约定式路由的功能,跟 Next.js 类似。
每个 island 组件
需要有一个 default 导出,用来将组件暴露出去,使用比较简单,就不展开介绍了。而路由组件
则更加灵活,既可以作为一个 API 服务,也可以作为一个组件进行渲染。接下来,我们以脚手架项目的几个文件示例来分析一下。
首先是 api/joke.ts
文件,这个文件的作用是提供服务端的数据接口,并不承载任何的前端渲染逻辑,你只需要在这个文件里面编写一个 handler 函数即可,如下代码所示:
// api/joke.ts
import { HandlerContext } from "$fresh/server.ts";
const JOKES = [
// 省略具体内容
];
export const handler = (_req: Request, _ctx: HandlerContext): Response => {
// 随机返回一个 joke 字符串
return new Response(body);
};
当你访问/api/joke
路由时,可以拿到 handler 返回的数据:
接下来是index.tsx
和[name].tsx
两个文件,第一个文件对应根路由即/
,访问效果如下:
后者则为动态路由,可以拿到路由传参进行渲染: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Greet(props: PageProps) {
return <div>Hello {props.params.name}</div>;
}
访问效果如下:
同时,你也可以在路由组件同时编写前端组件和 handler 函数,如下代码所示:
// 修改 [name].tsx 的内容如下
/** @jsx h */
import { h } from "preact";
import { HandlerContext, PageProps } from "$fresh/server.ts";
export function handler(req: Request, ctx: HandlerContext) {
const title = "一些标题数据";
return ctx.render({ title });
}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Greet(props: PageProps) {
return <div>获取数据: {props.data.title}</div>;
}
从 handler 的第二个参数(ctx 对象)中,我们可以取出 render 方法,传入组件需要的数据,手动调用完成渲染。效果如下:
以上我们就体验了 Fresh 的几个核心的功能,包括项目初始化
、路由组件开发
、服务端接口开发
、组件数据获取
以及约定式路由
,相信从中你也能体会到 Fresh 的简单与强大了。
优劣势分析
那么,就如 Fresh 官网所说,Fresh 能否成为下一代 Web 全栈框架呢?
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 Fresh 的优势和不足。
使用 Fresh 的优势可以总结如下:
享受 Deno 带来的开发优势,从安装依赖、开发、测试、部署直接使用 Deno 的工具链,降低工程化的成本;
基于 Island 架构,带来更小的客户端运行时开销,渲染性能更好;
无需打包即可开发、部署应用,带来更少的构建成本,更加轻量;
而劣势也比较明显,包含如下的几个方面:
仅支持 Preact 框架,不支持 React,这一点是比较致命的;
由于架构的原因,开发阶段没有 HMR 的能力,只能 page reload;
对于 Island 组件,必须要放到 islands 目录,对于比较复杂的应用而言,心智负担会比较重,而 Astro 在这一方面要做的更优雅一些,通过组件指令即可指定 island 组件,如
<Component client:load />
。
一方面 Fresh 能解决的问题,如 Hydration 性能问题,其它的框架也能解决(Astro),并且比它做的更好,另一方面 Fresh 的部分劣势也比较致命,况且 Deno 如今也很难做到真正地普及,所以我认为 Fresh 并不是一个未来能够大范围流行的 Web 框架,但对于 Deno 和 Preact 的用户而言,我认为 Fresh 足以撼动 Next.js 这类框架原有的地位。
源码实现
Fresh 的内部实现并不算特别复杂,虽然说我们并一定用的上 Fresh,但我觉得 Fresh 的代码还是值得一读的,从中可以学习到不少东西。
Github 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denoland/fresh
你可以先去仓库 examples/counter 查看示例项目,通过 deno task start
命令启动。入口文件为dev.ts
,其中会调用 Fresh 进行路由文件和 islands 文件的搜集,生成 Manifest 信息。
接下来进入核心环节——创建 Server,具体逻辑在server/mod.ts
中:
export async function start(
routes: Manifest,
opts: StartOptions = {},
) {
const ctx = await ServerContext.fromManifest(routes, opts);
await serve(ctx.handler(), opts);
}
fromManifest
为一个工厂方法,目的是根据之前扫描到的 Manifest 信息生成服务端上下文对象(ServerContext),因此 Server 的实现核心也就在于 ServerContext:
class ServerContext {
static async fromManifest(
manifest: Manifest,
opts: FreshOptions,
) {
// 省略中间的处理逻辑
return new ServerContext()
}
}
fromManifest 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处理(normalize) manifest 信息,生成 Route 对象和 Island 对象,以供 ServerContext 的实例初始化。
接下来,Fresh 会调用 ServerContext 的 handler 方法,交给标准库 http/server 的 serve 方法进行调用。因此,handler 方法也是整个服务端的核心实现,其中有两大主要的实现部分:
中间件机制的实现,也就是实现洋葱模型,具体逻辑在私有方法
#composeMiddlewares
中;页面渲染逻辑的实现,在私有方法
#handlers()
中。
前者不是本文的重点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看完文章后继续研究。这里我们主要关注页面渲染的逻辑是如何实现的,#handlers()
方法中定义了几乎所有路由的处理逻辑,包括路由组件渲染
、404 组件渲染
、Error 组件渲染
、静态资源加载
等等逻辑,我们可以把目光集中在路由组件渲染
中,主要是这段逻辑:
for (const [method, handler] of Object.entries(route.handler)) {
routes[`${method}@${route.pattern}`] = (req, ctx, params) =>
handler(req, {
...ctx,
params,
render: createRender(req, params),
renderNotFound: createUnknownRender(req, {}),
});
}
而在路由对象normalize
的过程(即fromManifest
方法)中,route.handler 的默认实现为:
let { handler } = (module as RouteModule);
handler ??= {};
if (
component &&
typeof handler === "object" && handler.GET === undefined
) {
// 划重点!
handler.GET = (_req, { render }) => render();
}
const route: Route = {
pattern,
url,
name,
component,
handler,
csp: Boolean(config?.csp ?? false),
};
因此,对于路由组件的处理最后都会进入 render 函数中,我们不妨来看看 render 函数是如何被创建的:
// 简化后的代码
const genRender = (route, status) => {
return async (req, params, error) => {
return async(data) => {
// 执行渲染逻辑
const resp = await internalRender();
const [body] = resp;
return new Response(body);
}
}
}
const createRender = genRender(route, Status.OK);
生成 render 函数这块逻辑个人认为比较抽象,需要静下心来理清各个函数的调用顺序,理解难度并不大。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到核心的渲染逻辑上,主要是 internalRender 函数的实现:
import { render as internalRender } from "./render.tsx";
你可以去 render.tsx
进一步阅读,这个文件主要做了如下的事情:
记录项目中声明的所有 Islands 组件。
拦截 Preact 中 vnode 的创建逻辑,目的是为了匹配之前记录的 Island 组件,如果能匹配上,则记录 Island 组件的 props 信息,并将组件用 <!--frsh-id值:数字--> 的注释标签来包裹,id 值为 Island 的 id,数字为该 Island 的 props 在全局 props 列表中的位置,方便 hydrate 的时候能够找到对应组件的 props。
调用 Preact 的 renderToString 方法将组件渲染为 HTML 字符串。
向 HTML 中注入客户端 hydrate 的逻辑。
拼接完整的 HTML,返回给前端。
值得注意的是客户端 hydrate 方法的实现,传统的 SSR 一般都是直接对根节点调用 hydrate,而在 Islands 架构中,Fresh 对每个 Island 进行独立渲染,实现如下:
hydrate 方法名也可以叫 revive
export function revive(islands: Record<string, ComponentType>, props: any[]) {
function walk(node: Node | null) {
// 1. 获取注释节点信息,解析出 Island 的 id
const tag = node!.nodeType === 8 &&
((node as Comment).data.match(/^\s*frsh-(.*)\s*$/) || [])[1];
let endNode: Node | null = null;
if (tag) {
const startNode = node!;
const children = [];
const parent = node!.parentNode;
// 拿到当前 Island 节点的所有子节点
while ((node = node!.nextSibling) && node.nodeType !== 8) {
children.push(node);
}
startNode.parentNode!.removeChild(startNode); // remove start tag node
const [id, n] = tag.split(":");
// 2. 单独渲染 Island 组件
render(
h(islands[id], props[Number(n)]),
htmlElement
);
endNode = node;
}
// 3. 继续遍历 DOM 树,直到找到所有的 Island 节点
const sib = node!.nextSibling;
const fc = node!.firstChild;
if (endNode) {
endNode.parentNode?.removeChild(endNode); // remove end tag node
}
if (sib) walk(sib);
if (fc) walk(fc);
}
walk(document.body);
}
至此,服务端和客户端渲染的过程都完成了,回头看整个过程,为什么说 Fresh 的构建过程是 Bundle-less 的呢?
我们不妨关注一下 Islands 组件是如何加载到客户端的。
首先,服务端通过拦截 vnode 实现可以感知到项目中用到了哪些 Island 组件,比如 Counter 组件,那么服务端就会注入对应的 import 代码,并挂在到全局,通过 <script type="module">
的方式注入到 HTML 中。
浏览器执行这些代码时,会给服务端发起/islands/Counter
的请求,服务端接收到请求,对 Counter 组件进行实时编译打包,然后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,这样浏览器就能拿到 Esbuild 的编译产物并执行了。
所以这个过程是完全发生在运行时的,也就是说,我们不需要在一开始启动项目的时候就打包完所有的组件,而是在运行时做到按需构建,并且得益于 Esbuild 极快的构建速度,一般能达到毫秒级别的构建速度,对于服务来说运行时的压力并不大。
小结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,分别从框架定位、上手体验、优劣势评估和源码实现来介绍了如今比较火的 Fresh 框架。
最后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,Fresh 中关于 Islands 架构的实现是基于 Preact 的,我本人也借鉴了 Fresh 的思路,通过拦截 React.createElement 方法在 React 当中也实现了 Islands 架构,代码放在了 react-islands
仓库中(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sanyuan0704/react-islands),代码不多,相当于 Fresh 的简化版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拉下来看看~